修昔底德(Thucydides)(约前 460 年 ~ 约前 400 年)是古希腊历史学家、思想家,著有《伯罗奔尼撒战争史》,记述了公元前 5 世纪斯巴达和雅典之间的战争。

希波战争(古希腊和波斯帝国之间的战争,前 499 年 ~ 前 449 年)后,雅典的迅速崛起震动了伯罗奔尼撒半岛的斯巴达。在前 431 年 ~ 前 404 年,雅典和斯巴达这两个希腊最大的城邦集团在政治、军事、经济等多个方面产生了对峙和摩擦并最终爆发战争。双方撕破了第一次战后所签订的和约,引发了第二次伯罗奔尼撒战争,这次战争几乎波及到了所有的希腊城邦。

伯罗奔尼撒战争

伯罗奔尼撒战争

伯罗奔尼撒战争的结果是雅典接受了斯巴达人的一系列条件,包括拆毁城墙、交出战舰和宣布服从斯巴达人的领导等。斯巴达虽然在名义上获得了胜利,但同时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。

伯罗奔尼撒战争属于希腊的一场内战,但其牵涉面之广、损失之巨、杀戮之残酷却远甚于希波战争。这场战争对希腊造成了极大的冲击,使得整个希腊民财散尽,各个城邦均遭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坏,陷入到了危机之中。同时也导致了整个希腊暴露在波斯的威胁之下,可以说是希腊由盛而衰的转折点;直到前 338 年,马其顿在喀罗尼亚大败希腊联军,征服希腊。后面的历史,希腊再也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,直到两千年后,希腊才重新获得统一,重振斗志。

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中,雅典的一名士兵修昔底德,亲眼目睹了这次吞噬他家乡的冲突,他观察了两大城邦间爆发的武装冲突,并详细地描述了战争中可怕的伤亡人数。虽然很多人指出了一系列促成伯罗奔尼撒战争的因素,但修昔底德在《伯罗奔尼撒战争史》中说道:“伯罗奔尼撒战争的无可避免,肇因于斯巴达对雅典崛起的恐惧。

2018 年,美国哈佛大学国际关系理论家、前美国国防计划助理部长格雷厄姆·艾莉森(Graham Allison)在《JSTOR Daily》上提出了“修昔底德陷阱(Thucydides’ Trap)”这一概念,并用其来描述当时的中美关系。